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汽车三包 >> 工作动态
在挑战与“壁垒”下重新定位中国汽车产业“加速跑”



【信息时间:2024/8/14  阅读次数:【我要打印】【关闭】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在内卷化趋势的严峻挑战下,经历了显著的波动与调整。众多汽车制造商面临销量下滑与利润缩减的双重压力,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出口业务由此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新引擎。众多车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力求在新的舞台上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权威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业在国内市场的销量达到了1125.5万辆,实现了1.4%的同比增长,显示出国内汽车销量增长态势虽微弱但稳健。然而,与此同时,终端库存量却呈现出高于正常水平的态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汽车出口业务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2024年6月单月出口量即达到48.5万辆,同比增长高达26.9%。而整个上半年,汽车出口总量更是达到了279.3万辆,同比增长30.5%,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市场整体增长的重要力量。

中国汽车品牌走向世界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过去,国际市场上对中国汽车品牌的认知往往局限于“低端制造”的标签。但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兴起,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汽车产业中的地位日益提升,逐渐摆脱了这一旧有形象。尽管品牌形象已有显著改观,但面对未来,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征途依然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

在传统观念中,汽车制造商往往将更多精力聚焦于技术品牌、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等“硬实力”的建设上,而对于思想品牌这一“软实力”的构建则相对忽视。然而,在国际化进程中,我们不仅要继续强化技术、产品和企业品牌的竞争力,更要重视思想品牌的建设。回顾汽车产业百余年发展历程,那些成功的企业无不拥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品牌,如福特的大规模流水线、通用的事业部制、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等,这些思想品牌对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汽车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业内普遍认为,只有将硬实力与品牌软实力相结合,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真正树立起中国汽车品牌的良好形象。当前,汽车智能化竞争已进入“下半场”,芯片企业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端到端”作为智能驾驶领域的热门概念,其高阶智驾方案的实现已成为必然趋势。而One Model(一体化模型)作为一种相对可靠的技术路径,尽管在模型训练阶段对计算能力有较高要求,但唯有在这样的技术架构下,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智能驾驶系统的性能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