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汽车三包 >> 工作动态
新版《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国家标准 “新”在哪里?



【信息时间:2025/6/4  阅读次数:【我要打印】【关闭】

现行的《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国家标准发布于2006年,很多性能指标已不能满足如今对于驾乘人员保护的要求。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了新版《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国家标准,此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2671日起正式实施。

目前,我国车型的平均整备质量和刚度特征,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版国家标准通过系统性升级技术规范和测试方法,全面强化了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能力,构建了从碰撞防护到事故救援的全链条安全体系。

 

新版国家标准“新”在哪里?

新国标通过建立更严格的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提升发生侧面碰撞事故时对车内驾乘人员的安全保护。因此,涉及对汽车碰撞实验的核心设备都进行了升级。

图片

上图所示碰撞实验中的核心设备移动变形壁障,用来模拟另一辆车辆跟被检测车辆发生碰撞的一个场景。根据新国标,它的重量由原来的950公斤增加到了1400公斤。

为了更真实模拟目前车辆特征,新国标对移动变形壁障的性能和结构也有新的要求。老标准所规定的移动变形壁障比较简单;新国标则明确要求,使用仿真度更高的新型假人反映人体碰撞响应。另外,新国标覆盖范围也有了扩展,将9座以下的全部乘用车和最大设计总质量小于3.5吨的全部轻型货车都纳入其中。

 

模拟侧面碰撞 针对驾乘人员保护明显提升

按照新国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受到侧面碰撞时,驾乘人员的保护提升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图片

这是中国汽车研究中心的技术人员按照新国标的要求,将移动变形壁障设定为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与这辆汽车进行的一次侧面碰撞试验。按照新标准的规定,应该自动开启危险警告信号灯,以警示其他车辆,避免发生二次碰撞,造成车内人员的第二次伤害。

根据新国标要求,在碰撞试验过程中和碰撞试验后30分钟内,车辆不应起火。在碰撞试验后,非碰撞侧车门应处于解锁状态。新标准要求每一排车门碰撞后,至少有一个能够正常开启。碰撞后的车门完全可以正常打开,一个是保证车内成员能够进行自救。另外,还能保证车外的成员提供救援的可能性,后排的车门也可以正常打开。

针对新能源汽车,新国标也增加了多项硬性要求。碰撞试验后,在乘员舱内的电池不应发生位置移动,在乘员舱外的电池任何部分不允许进入乘员舱,碰撞结束后30分钟内动力电池不起火不爆炸。为了防止碰撞后人员受到电击风险,还增加了触电防护要求。

 

我国已建立较完善的汽车被动安全标准体系

我国现行及即将实施的汽车被动安全国家标准有30余项,覆盖了车辆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后面碰撞、安全带系统、儿童约束系统及外部防护等领域。这些标准要求基本与现行国际标准实现了同步,在侧面碰撞、后面碰撞等被动安全领域,我国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目前,正在制修订的相关国家标准还有10余项,包括国家强制性标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要求》《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汽车和挂车侧面及后下部防护装置》《汽车座椅 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等。

 

源自: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