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苏省质监局
摘 要:食品用纸容器是以纸和纸板为主要原料,经成型工艺制成,用于包装和储存食品,消费者日常使用较多,其产品质量受到消费者及公众媒体的广泛关注。近期,省质监局组织对食品用纸容器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风险监测)。本次监督抽查(风险监测)共采集样品120批次。其中,纸杯80批次,其它纸容器(纸碗、纸餐盒、纸袋等)40批次。按照购样渠道统计,超市销售产品40批次、批发市场销售产品30批次、餐饮连锁店销售产品10批次、电商平台销售产品40批次。监督抽查(风险监测)结果表明:监督抽查指标方面,依据国标GB 11680-1989重点检测了产品的重金属(铅、砷)、荧光性物质、脱色试验等4个指标,有3批次食品用纸容器产品荧光性物质不合格,合格率为97.5%。风险监测指标方面,重点监测了纸容器产品苯类溶剂残留量指标,有4批次产品有苯类溶剂检出,纸杯产品还监测了65%乙醇渗漏性能指标,有47批次纸杯出现明显渗漏,占比58.8%。
一、监督抽查(风险监测)结果
本次监督抽查(风险监测)共采集样品120批次,包括80批次纸杯和40批次其它纸容器(纸碗、纸餐盒、纸袋等)。本次采样地点覆盖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淮安、连云港等地,采样领域包括苏果、沃尔玛等超市、批发市场,电商平台(天猫、京东商城、亚马逊、顺丰优选等),以及肯德基、麦当劳、克莉斯汀和回味鸭血粉丝等餐饮连锁店。样品明示生产企业所属地覆盖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安徽、河北、福建、湖南、广东、四川、陕西、云南、天津等13个省市,其中浙江、江苏、安徽3省产品采集样品占总数64%。
(一)监督抽查指标方面
1、样品、检验依据及检验结果
监督抽查项目包括重金属(铅、砷)、荧光性物质、脱色试验,检验依据为GB 11680-1989《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抽查120批次,合格117批次,合格率97.5%。其中,纸杯80批次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其他纸容器40批次,3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为92.5%。
从采样领域来看,超市采样40批次,合格率100%;批发市场采样30批次,合格率100%;电商平台采样40批次,合格率95%;餐饮连锁店采样10批次,合格率90%。不同领域采样合格率见表1;不同电商平台采样合格率统计见表2。
表1 不同领域采样合格率统计
|
采样领域及批次
|
超市
|
批发市场
|
电商平台
|
餐饮连锁店
|
合计
|
采样批次
|
40
|
30
|
40
|
10
|
120
|
合格批次
|
40
|
30
|
38
|
9
|
117
|
合格率
|
100%
|
100%
|
95%
|
90%
|
97.5%
|
表2 不同电商平台采样合格率统计
电商名称
|
采样批次
|
合格批次
|
合格率
|
天猫
|
28
|
26
|
92.9%
|
京东商城
|
9
|
9
|
100%
|
亚马逊
|
2
|
2
|
100%
|
顺丰优选
|
1
|
1
|
100%
|
合计
|
40
|
38
|
95.0%
|
2、质量分析
(1)荧光性物质
120批次食品用纸容器产品中,有3批次产品的荧光性物质不合格,见表3。
表3 荧光性物质指标不合格情况表
产品名称
|
规格
|
样品来源
|
明示生产企业
|
手提13cm蛋糕盒
|
13cm×13cm×7cm
|
华信天诚旗舰店(天猫)
|
天津盛图纸制品有限公司
|
85冰激凌I WISH YOU 碗
|
φ8.5cm(上口径)
|
华信天诚旗舰店(天猫)
|
天津盛图纸制品有限公司
|
迷你蛋糕盒
|
——
|
南京市白下区维利实达蛋糕店
|
南京喜悦工艺包装有限公司
|
荧光性物质是一种可吸收紫外线而反射荧光的化学品,可提高纸的白度,改善印刷效果,常被用作纸制品的增白剂。荧光增白剂是一种公认的致癌物质,它不容易被分解、排除,积蓄在体内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发育和成长,严重的会引起细胞变异,减弱免疫力。如果接触过量,其毒性累积在肝脏或其他重要器官,还会进入血液循环,破坏红细胞,形成潜在致癌因素,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现行标准GB 11680-1989对食品包装纸制品中荧光性物质要求是每100cm2纸样中荧光性物质面积不得超过5cm2。造成荧光性物质超标的原因可能是所用的原纸不是食品级,或采用回收纸品,由于回收纸色泽暗淡,为了能使纸张洁白美观,而添加了荧光增白剂。
(2)脱色试验和重金属(铅、砷)项目
本次监测脱色试验和重金属(铅、砷)项目依据GB 11680-1989检验并判定。脱色试验采用水和正己烷内层浸泡的方法,检验结果均合格;重金属(铅、砷)项目也均为合格。
(二)风险监测指标方面
1、样品、检验依据及监测结果
风险分析项目包括溶剂残留(苯类溶剂),检验方法参照GB/T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中规定的溶剂残留检测方法。纸杯渗漏性能(65%乙醇)项目方法参照GB/T 27590-2011《纸杯》标准中渗漏性能试验方法,以常温65%乙醇为盛装物。
苯类溶剂残留项目共检验120批次,有4批次产品有苯类溶剂检出。纸杯渗漏性能(65%乙醇)项目共检验80批次,47批次纸杯有渗漏,其中,有6批次纸杯接缝开裂,质量较差。
2、质量分析
(1)渗漏性能(65%乙醇)
日常生活中,朋友聚会、宾客到访时人们有时习惯用纸杯盛装酒类饮料。试验参照GB/T 27590-2011《纸杯》标准中渗漏性能试验方法,以65%乙醇模拟白酒代替标准中的盛装物水,对80批次的纸杯产品进行了该项目的监测。其中有47批次纸杯有渗漏,主要表现为杯身接合处以及杯身与杯底接合处有阴渗现象,即乙醇溶液透过纸杯内层淋膜渗透至外层原纸,其中,有6批次情况较严重,有乙醇渗漏至外部,甚至是纸杯接缝开裂,如下图。

同时,对65%乙醇渗漏不合格的纸杯盛装90℃热水,开展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均未渗漏或阴渗。这说明纸杯本身的接合工艺和淋膜厚度不存在明显问题,之所以盛装酒精类饮料会渗漏,是因为乙醇易挥发,渗透性较强,更易与纸杯中使用的有机溶剂相溶,从而发生渗漏。本次试验放置时间设置为30分钟,如果放置时间增加,渗透现象将更为严重,最终渗漏至外部。
用纸杯承装酒精类饮料的后果一方面是造成渗漏,影响纸杯的正常使用,更严重的是乙醇能够溶解纸杯表面印刷图案的油墨,而油墨中含有苯类有害物质,如果用残留有这种油墨的纸杯装酒的话,很有可能使油墨溶解到酒中直接被消费者食用,而危害消费者健康。
(2 )苯类溶剂残留(苯、甲苯和二甲苯)
食品用纸包装产品常常使用油墨进行印刷,这类油墨往往含有大量有机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等,对人体存在较大危害。残留溶剂超标会污染内容物并使内容物变质变味,进而带来食品包装的安全问题,苯系物质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致癌物质,如果进入人体,会危及人的血球及造血机能,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导致白血病发生。
本次风险监测对120批次纸杯和其他纸容器进行苯类溶剂残留项目的风险监测,仅有4批次产品有微量苯类溶剂检出,检出值在0.02~0.18 mg/m2之间,其他116批次均未检出(检出限:0.01mg/m2),监测结果总体较好。
二、消费指南及使用注意事项
(一)消费指南
1、检查产品标识,认清QS标志。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必须有QS(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识)标志才能出售。纸杯产品完整的产品标识包括产品名称、商标、执行标准编号、生产日期及保质期、产品类型、规格、等级和数量,产品合格标志,生产企业(或代理商)的名称和地址。
2、选择印刷图案少的食品用纸包装产品,外观过于花哨鲜艳的纸制品更容易出现卫生安全隐患。
3、选择无异味的食品用纸包装产品。纸制品的异味主要来源于纸张本身及印刷油墨,若纸张本身存在问题或印刷过程中干燥不充分,溶剂残留较多,会造成明显异味,影响人体健康。如果打开包装袋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纸制品,不要选购和使用。
4、餐饮行业采购纸包装和纸容器产品时应要求供货商提供该批次产品合格检验报告等。
(二)使用注意事项
1、应避免使用纸杯盛装酒精类饮料,可用玻璃杯等其他材质容器代替。乙醇易造成纸杯渗漏,溶解纸杯外层印刷油墨,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消费者应加以注意。
2、按使用说明,正确使用纸包装产品。产品包装上往往会标注产品的使用条件和注意事项,例如使用温度、冷饮杯或热饮杯等。建议消费者应根据说明,合理使用纸包装产品。
(三)纸杯泡茶颜色会变深,是真的吗?
1、纸杯泡茶茶水褐变现象的原因
平时日常生活中有消费者反映在使用纸杯泡茶后发现茶水色泽有变黄变深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做了以下实验。为了证实茶水色泽变深变黄是因为茶多酚类物质(茶多酚、茶红素和茶黄素等)被氧化所致,我们以绿茶为例,在其中一个纸杯中加入的维生素C以保护茶多酚不被氧化,实验结果如图1。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加维生素C的茶水在放置一天后色泽呈深褐色,而加入维生素C的对照组在放置一天后茶水仍然保持清澈透明,说明茶水颜色变深或者变黄的主要原因在于茶水中茶多酚类等营养物质被氧化。
2、实验设计与结果
茶多酚类物质是决定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具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之一,而茶多酚类物质如果被氧化会直接影响茶水的口感、色泽并且降低茶叶的营养价值。不同茶叶所含有的营养物质也不尽相同。实验选用当季的绿茶、乌龙茶和红茶作为实验对象(图2)。通过观测茶水的色泽变化来比较使用一次性纸杯和玻璃杯泡茶时对茶水的影响。

实验在一次性纸杯和玻璃杯中各称取绿茶和乌龙茶1克,红茶因为浸泡后色泽较深则称取0.5克。在一次性纸杯和玻璃杯中倒入开水,放置20分钟后取纸杯和玻璃杯中的茶水进行目测,并用分光光度计对茶水的色泽进行对比。实验材料与结果如图3。

由于不同茶叶中茶多酚类物质含量也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对三种茶叶的浸泡液色泽采用分光光度计方法进行测试。
表4. 不同品种茶水分光光度计吸光度数据
茶叶品种
|
绿茶
|
乌龙茶
|
红茶
|
泡茶器具
|
淋膜纸杯
|
玻璃杯
|
淋膜纸杯
|
玻璃杯
|
淋膜纸杯
|
玻璃杯
|
吸光度
|
0.393
|
0.346
|
0.319
|
0.305
|
0.696
|
0.582
|
0.394
|
0.345
|
0.321
|
0.307
|
0.696
|
0.582
|
0.393
|
0.345
|
0.321
|
0.308
|
0.695
|
0.582
|
平均值
|
0.393
|
0.345
|
0.320
|
0.307
|
0.696
|
0.585
|
从分光光度计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纸杯中泡茶后茶水的吸光度都比玻璃杯中茶水的吸光度要高,绿茶实验组中纸杯茶水吸光度比玻璃杯中茶水吸光度高12.2%,乌龙茶实验组中纸杯茶水吸光度比玻璃杯茶水吸光度高4.06%,红茶实验组中纸杯茶水吸光度比玻璃杯茶水吸光度高16.4%。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不同的茶叶所含有的营养物质的含量也不尽相同,其氧化程度也不同。绿茶属于未发酵茶叶,被氧化的成分主要为茶多酚类物质。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其主要营养物质由多种氨基酸和部分茶多酚组成,其中部分茶多酚被氧化是导致乌龙茶茶色稍有偏黄的原因。红茶的茶多酚类物质含量虽然最少,但红茶中含有多种氨基酸以及茶红素和茶黄素等营养成分,其中茶黄素和茶红素是决定红茶独特色香味和决定其品质的重要物质,但茶红素和茶黄素也容易受到氧化,从而导致红茶的口感、色泽和营养价值有所下降。
3、实验结果分析
用纸杯泡茶导致茶水中茶多酚类物质、茶红素和茶黄素等营养物质被氧化的原因在于以下几点。首先,温度对茶多酚等营养物质的影响。之前在对纸杯和玻璃杯的保温性能进行试验时我们发现,纸杯的保温效果比玻璃杯要好。在纸杯和玻璃杯中同时加入沸水放置10分钟后,纸杯中的水温比玻璃杯中的水温高大约8℃(保温效果比较见图4),相对较高的水温条件容易促使茶水中的营养物质被快速氧化。

此外,纸杯内层的PE淋膜在高水温的环境下会产生极少量的羰醛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有可能也会对茶多酚等茶水中的营养物质有促进氧化的作用,从而降低茶叶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建议大家在平时泡茶的时候不要用刚烧开的沸水在一次性纸杯中泡茶,而尽量选择75℃左右较适宜的水温在玻璃杯、搪瓷杯或专业的泡茶器具中泡茶,这样可以避免高温和极少量有机物对茶水中营养物质的破坏,从而保证茶水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一般建议大家将烧开的沸水放置10分钟左右再用来泡茶。在浸泡红茶的时候可以在茶水中加入少量的柠檬酸,不仅可以增添红茶的风味,而且可以保护红茶中的茶红素和茶黄素不被快速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