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研管理 >> 科研方向
中国计量院率先建立贝类毒素检测质控标准



【信息时间:2013/7/26  阅读次数:【我要打印】【关闭】

 

中国计量院率先建立贝类毒素检测质控标准
有媒体报道,今年5月,浙江宁波、舟山等地上百名消费者在食用淡菜(贻贝的俗称)后,出现了腹泻、呕吐等症状。后经检测发现,他们食用的来自福建省福清的淡菜受到了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污染。因受污染,淡菜不得不退市一个多月。6月,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采捕期淡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重点抽检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和大肠杆菌。
    “有毒赤潮藻类产生的毒素经贝类或鱼类摄取后在其体内转化累积为贝类毒素,被人摄食后就会危及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生物研究室傅博强博士介绍了水产品受有毒赤潮污染的情况。全世界每年由有毒鱼类、贝类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超过两万件,死亡率为1%。其中麻痹性贝毒(PSP)和腹泻性贝毒(DSP)是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贝类毒素。
中国计量院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由傅博强主要负责完成的食品安全相关贝类毒素含量测量标准方法及标准物质研究在国内率先建立起了贝类毒素检测的质控标准,研究了可替代现行国家标准中小鼠生物法的麻痹性贝类毒素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检出限达1011g数量级。同时,他们还研制了国内首批麻痹性贝类毒素基体标准物质和腹泻性贝类毒素基体标准物质,不确定度达到欧盟水平。
    据介绍,项目的研究成果已经在日常检测中得以应用。该项目研制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基体标准物质和腹泻性贝类毒素基体标准物质已被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作为日常贝类毒素检测的质控标准,保证了我国口岸进出口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和腹泻性贝类毒素检测结果的可靠和可比,保障了我国贝类产品的出口和进口贝类的食品安全,维护了国际贸易公平和人民的生命安全。